李新林创新工作室简介:
李新林创新工作室是鞍钢集团在2012年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的两个创新工作室之一。李新林创新工作室下设转炉技术创新小组、连铸技术创新小组、吊车技术创新小组、筑炉技术创新小组。2012年以来,李新林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完善设备功能、提高设备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先后取得了辽宁省qc成果一等奖、冶金行业个人发明创造三等奖、鞍钢合理化建议一等奖、鞍钢级先进操作法等奖项,为区域内设备的稳顺运行作出突出贡献。其中,“转炉副枪升降小车改进”年创效132万元;“2150线连铸机结晶器滑动水口防喷爆改进”年创效68万元。
2010年,李新林发明的“大型桥式吊车检修系列工具”在德国荣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几样简单的自制工具,就可对几百吨位级的桥式吊车实施便捷检修,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让在场的德国专家赞叹不已。创新就是化繁为简,让设备和工具用起来更简单、更便捷——李新林对创新的定位很简单,也很实际。2012年3月,鞍钢集团公司以李新林的名字命名的李新林创新工作室也延续了他“化繁为简”的创新定位。
三年来,李新林创新工作室的一项项创新成果,成为企业不断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级级阶梯。
轨道吊车台车四个角的主动轮上分别装有4个制动器,吊车在走行时制动器不同步,一直是吊车维护修理的老大难问题。
因为制动器的控制主要由内部弹簧完成,所以,制动器不同步就是弹簧的机械性能差异造成的。
过去,在对制动器进行调整时,一直是按弹簧长度进行调整,但由于弹簧的个体差异,长度相等强度却未必相同,所以,调整后制动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制动器不同步成为“疑难杂症”。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李新林和工友发现准确地测量出制动器内每根弹簧的强度,是解决这一“顽疾”的关键。在李新林的带领下,李新林创新工作室成员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作为创新的重点,开展技术攻关。
攻关中,他们利用废旧槽钢、螺丝杆,制作出仅为一尺长的制动器同步检验器,利用杠杆原理检测弹簧强度。简单的检测工具,让原本复杂的弹簧强度测量变得轻而易举,而且使制动器不同步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李新林看来,化繁为简式的技术创新,不仅适用于小改小革,同样适用于大项目。
今年年初,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交给李新林创新工作室一项攻关任务——解决280吨吊车啃轨难题。
由于车体变形、车轮安装误差等原因,该厂多台轨道吊车的轮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八字”或“外八字”,在运行过程中轮子内外沿和钢轨相互磨损,使本来可服役十年的轮子,严重时只能用2、3个月就要换下,而且轴承也要一同更换。
一台吊车16个轮子,每个轮子成本3万元,加起来数目并不小。
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大项目,被李新林创新工作室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给攻克了。
他们经过实地勘察和计算,制定了凯发k8ag旗舰厅真人平台的解决方案:通过加减垫片的方式调整车轮角度和台车同位差,让轮子踏面与轨道、车轮沿等部位都有了间隙,减少了彼此间的磨损。这一方法推广后,每年可为企业降低成本110万元。
更让人叫绝的是,今年7月,李新林创新工作室仅用一些废旧电机和钢板边角料,就自行设计制作出了摇摆式自动布料机,成功替代进口设备,把化繁为简的创新理念用到了极致。该布料机成本仅为同类进口设备的四十三分之一,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又为企业省下了大笔费用。
三年来,李新林创新工作室在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也吸引带动了一批拥有创新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在李新林的影响和帮助下,正成为企业创新路上的生力军。
而李新林化繁为简的创新理念,对他们的影响更是深远。至今,李新林的徒弟、炼钢总厂二分厂连铸检修第二作业区主管工程师白明强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改造中他被李新林的化繁为简式创新彻底征服了。
那次,需要测量吊车轨道平行度和主梁挠度,距离长、测量地点高给测量造成很大困难。为了完成测量任务,白明强等几名大学毕业生发挥专业特长,采用了用水平尺、刻度尺,甚至是两边拉线等办法测量,但测量结果还是存在较多误差。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时,李新林却拿出了一个激光射线笔,在吊车一侧找好水平点,用射线笔对准另一侧,一按开关,一条笔直的红色射线就照了过去,另外一个人在“红点”处标定一下,就可准确无误地找到水平点。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效的创新。”这是白明强从师傅李新林那学到的创新诀窍。白明强说,这一诀窍会让自己受益匪浅,他会秉持化繁为简的创新理念,沿着师傅的脚步一直努力下去,让更多人掌握创新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