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联合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新浪网等5家媒体平台共同推出“对话新国企?奋进新时代”系列访谈,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原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网演播室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这一时段我们将深度对话国资央企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详解国企改革发展热点议题。
本期访谈的主题是“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先生。
刘明忠: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原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先生,欢迎两位嘉宾!
屈贤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问一下刘总,在昨天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您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刘明忠:昨天听取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兴奋。我走出人民大会堂以后,想告诉我的朋友圈就是有60多次掌声,这些掌声代表委员和代表的心声,也代表了这个报告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为我们企业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发展思路就会更加清晰,我们中心的原则就更加清楚。
主持人: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
刘明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企业在政策资金的支持上都非常宽松,营造了很好的环境。
主持人:说到一重集团这几年,大家非常熟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刚才您提到了新时期这样一个话题,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国有企业遇到的最大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刘明忠:对我们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来说,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确实这是一个最好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最大的机遇。同时在十九大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体经济确立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机遇。提出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这是我们最直接的机遇;提出了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军民融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合的机遇。
在挑战方面我们要注意几点:一是总书记昨天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了,现在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的产业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的产业少。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打破,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只有解决了体制机制的问题,解决了创新驱动的问题,我们才能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主持人:一重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比如说体制机制的改变方面。
刘明忠:这几年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治理体系,董事会、经理层相互制衡、相互促进,支持它的发展。
主持人:改革进入攻坚期,面临的都是硬骨头,如何挖掘潜力,啃掉骨头,实现改革和稳和进的相得益彰,对国有企业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
刘明忠:对于这方面,改革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必须要坚持进行下去。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破除一些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障碍。这样企业才能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主持人:同样的问题,屈主任您怎么看待?
屈贤明:建设制造强国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必须要培育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二是必须要培育一批可以向国外有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产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一流的大企业。我想,一重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一重在机械行业是国宝式的企业,地位非常重要。现在一重首当其冲应该承担职责,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为此,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所以希望刘总带领你的近万名职工,为这个目标奋进。当然,要说挑战,这是国有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观念的问题,改变动能的问题,体制机制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的话,我对一重还是充满了希望。
主持人:特别想问一下刘总,一重在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史上,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刘明忠:中国一重是“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作为“母机”的工厂,是制造工厂的工厂,生产制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见证和参与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整个过程。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开发研制新产品4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现在在核电领域是国内领先者,是国际先进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在大型石化加氢反应器上是国际先进供应商和服务商,在冶金装备上是提供系统凯发k8ag旗舰厅真人平台的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和服务商。
主持人:2016年至今,中国一重实现了扭亏为盈,企业面貌焕然一新。您觉得中国一重得以扭亏的原因是什么?
刘明忠:企业的生存发展,除了改革别无他途,在这方面一重这两年就是在改革上下功夫,我们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思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作风,召开了180多次座谈会,9000多人次参与,通过思想的转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找出途径。
二是转机制。企业就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要参与市场经济,必须以市场为龙头,以客户为中心,抓好质量和服务。
三是抓改革。改革首先要从干部改,我们的改革体会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要出方案,这个方案要让广大干部职工认同。大家认同了,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改革过程中,原先是320个管理干部,现在只有190个,减下来40%,职工减下来了20.3%,没有一个干部职工找,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得到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改革之路必须要走下去,“三项制度改革”在干部上开道,职工才能心服口服。
主持人:屈主任您认为一重的弄亏给整个装备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屈贤明:我听到一重去年扭亏为盈非常惊讶。为什么?我的看法重型装备行业转型,就像这个行业特点一样,很重,转型很困难。再一个,一重地处东北,我们国家的最北边,大家知道这样一个企业要扭亏为盈难度非常大,我听了以后非常惊讶。听了以后,感到扭亏为盈最大的原因就是解决了市场意识,用市场化来倒逼企业内部的改革。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这是扭亏为盈最主要的,也可以对重型行业,对国有大企业提质增效、扭亏为盈,这是最主要的一点。希望能够把这一点坚持下去,不仅仅是转变观念,要以生产为中心转到以营销为龙头,还要再进一步转变到以用户为中心。这样的话,尽管是重,尽管是在东北,同样可以“突围”,同样可以转型成功。
主持人:当前,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给中国一重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刘明忠:实体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目的就是满足需求,中国一重必须要捕捉信息量,要增加创新力。创新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要下功夫。主攻方向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的售后服务变到售前服务,要创造需求,引领消费。这个工作做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体经济上就可以充分的体现。根本途径是深化市场配制要素的改革,这方面的改革要下功夫,要真正拥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上不仅要提升,而且要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变。服务工作跟上去了,才知道出来的产品,出来的技术哪些方面用户是不满意的,是与国际水平、国内先进水平有差距的。总理报告里面也提出了,要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要在制造业进行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我觉得,这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方面的机遇非常大。在降费方面,总理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这为我们创造了机遇,东北企业要抓住这些时机,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业的好坏,代表着国家实力,我们国家的高铁、高输变电都能走出去,为什么其他产品不能走出去?就是要集产学研用为一体来打造这个体系。
主持人:屈主任,刚才不断地在说抓机遇这三个字,您觉得行业如何抓机遇实现突围呢?
屈贤明:一重走过的路,我有三点看法:第一,我们不仅仅要保持重型行业的优势和特点,这个不能放,同时还得培育新兴产业,更容易盈利的产业。这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生产的方式、生产模式,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比如说一重主要是提供钢铁设备的,但是现在需要新建的设备不多了,这方面的需求会降下来,但是老设备投入以后,需要不断地改造升级,为它提供服务,提供产品的同时重点要提供服务,这个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要保持重资产的优势、特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发展一些轻资产这样一些新的增长点,因为全是重的,一遇到风吹草动,市场的变化,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重型装备。
主持人:中国一重对军民融合寄予厚望,在您看来,中国一重在军民融合方面有怎样的优势,未来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具体构想是什么?
刘明忠:中国一重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企业,从1954年建厂至今,始终以振兴和发展我国民族工业、国防工业为己任,一直承担着军品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在这方面,今后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服务等方面,我们要在产品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技术融合方面走出一条路子,要真正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发展走出一条重型装备与军民融合的路子。现在有些东西非常好,民用小型核电我们要推广到军队上,为海军气站在海上发电提供能源,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现在核岛的整个设备都可以生产了,这代表了中国实力,代表了中国产品真正的走出去。
主持人:在军民融合方面,结构调整方面都有一些改革。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后,对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一重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
刘明忠:按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指出的,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总书记昨天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从产业转型上下功夫,要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我们对传统产品要在高强度、轻量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这样产品才有生命力。现在都是智能制造,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做好这方面工作。在高端装备上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华龙一号、cap1400的核电主要大型铸锻件都是一重生产的,这也代表了国内的领先水平,代表了国际的先进水平。通过这些再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要结合地域条件来发展。现在黑龙江发展冷链物流装备,通过发展冷链物流装备把黑龙江的绿色产品运出来,再结合黑龙江的发展,比如说农机设备的建设平台,这样才能把国际上一些先进的东西引进来,为我所用。在发展质量的同时还要把服务跟上去,就是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发展。老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的产业要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发展,结合黑龙江的实际地域进行发展,再把服务跟上去,我们不断地按照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走下去。
主持人:在提高供给质量方面下功夫。屈主任您怎么看待刘总的说法?
屈贤明:完全同意他的说法。如果让我再补充一点,我认为作为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现在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我们国家已经提前布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这方面的应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具体的来说,就是要重视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首先是产品的智能化,一些大的产品考虑用先进的传感器、网络通信、控制系统、机器人,这样的话可以使得传统的设备性能、功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你要提供服务,要解决完成的运维服务设备商必须要安传感器,要有通信的功能。这是重大装备的智能化,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生产过程要智能化。一重为我们国家提供大型铸锻件很闻名,比如说百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水电机组用的大型铸锻件,这是拿手的。在这方面,据我所知,有些大型铸锻件废品率稍微高一点,废一个损失太大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大数据,分析这些缺陷,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为什么这个铸锻件会出现质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生产产品的质量要有稳定性、可靠性,在这些方面很重要的是要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以我的建议,除了刘总讲的,能够把智能制造给予更高的重视,这是我们的研究,中国制造业体现在“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们的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很重要的途径。在这方面希望一重更关注一些,更加强一些,改变我就是懂机械的想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也要成为我们一重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效益的一个重要的法宝。
主持人:在过去两年当中,中国一重实施了深入的人才供给侧改革,减轻了负担,激发了活力。未来,中国一重在激发人才活力方面的计划是怎样的?
刘明忠:人才是企业改革发展振兴的战略关键,作为中央企业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的各项要求。在人才的改革上,我们要更加积极开放,实施有效的人才政策。
第一,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以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的要求,要把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坚持下来,我们这两年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推行的非常好。我们签订两个合同,一个是劳动合同,一个是岗位合同,各级干部岗位合同标准没达到,就要降为普通员工,从技术、经济、政工、会计这些岗位上重新做起。
主持人:薪酬呢?
刘明忠:一岗一薪,差别非常大。在普通职工中也要签订劳动合同和岗位合同,你在这个岗位上的能力、业绩不达标的话,给你提供两次培训机会,第三次不达标就解除劳动合同。我们走出这样一条路子,真正用法的形式来管理职工,彻底解决打破大锅饭,打破铁饭碗的思想。
第二,提高引智用才的质量效益。坚持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真正打通管理、技术、技能、党务、营销这五个通道,打通这个通道就是要把市场化的机制引进来。
第三,制订了“十三五”人才计划,制订了“千人计划”和“继任者计划”,这些计划要实施,就是要打开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轮驱动”,用好高精尖人才和适用人才双轨并行的渠道,外部的人才要用好,内部的人才也要用好,特别要关心高技能的人才。现在提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指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党务人才也很重要,管理也要有工匠精神。这样队伍健全了,企业就有序的发展了。
主持人:屈主任,您怎么看待?
屈贤明:一个好的人才政策是决定一重生死存亡的最关键的因素。众所周知,东北确实比别的地方多一些困难,所以一是要留住有用的人;二是要用好人;三是要吸引人。因为要开辟新业务,要解决重型机械对信息、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吸引这样的人才,要采取一定的办法。不一定都要到富拉尔基来,也可以在上海、深圳,我可以在那里建立或者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必须要采取一些比别人更狠的招。
主持人:走差异化的路线。
屈贤明:对,这一点很重要。刘总这一年做了这些事儿,从10000多人减到了8000多人,对国有大企业还是很不容易的。
主持人:干部行列减了多少?
刘明忠:干部行列减了40%,员工行列减了20%。
主持人:这个比重还是挺大的。
屈贤明:我挺担心,这么减,你会天天睡不好觉,我刚才听他说没人找他。
刘明忠:要公开、公平、公正。
屈贤明: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主持人:取得的效果不错的。
刘明忠: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也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以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很好的做下去。
主持人:您怎么评价一重当前的科技创新水平?
刘明忠:中国一重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创造了众多的中国第一,填补了国内的一些空白。我去东北不到两年的时间,我觉得基础可用、技术可用。在创新上还是非常强的。
首先,要建立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建起来了,就能把创新成果真正转化过来。
第二,要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五个倾斜是向高科技人员倾斜,倾斜要看结果,不是看过程,要给企业带来效益,要有成果,才能倾斜;没有成果就倾斜的话,大家是不服气的。这些年我们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了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制度,给予他们技术补贴。
第三,开展“双创”工作。我们建立了劳模创新室、党员创新室,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怎么发挥?就是要在创新方面发挥,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原先加工一个ap1000常规岛低压转子要120天,现在时间缩短了一半,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这是劳模创新、党员创新创造的成果。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体现在攻坚克难上。现在建立三个层次,国家级项目、公司级项目、二级单位的项目,按照项目的层级进行比武,把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干出什么成果就给什么样的奖励。如果是新技术可以拿效益的5%,给这些技术人员三年的奖励。
主持人:屈主任,您觉得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屈贤明:首先,得在优势的产业,优势的技术上下功夫,不能说做到现在就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应该以成为世界第一,不仅仅是跟随别人,学别人,而是要逐步的形成,我是一个引领者,因为你是世界第一,你就必须有引领的能力。
第二,传统的制造企业要培育新产业,采用新技术。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希望创新的人才结构应该有所调整。
主持人:中国一重地处东北,这给其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未来中国一重在区域布局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的规划是怎样的?
刘明忠:一重虽然地处东北,交通距离长,信息不及时,这是弊端。但是我讲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可用、技术可用、干部可用,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现在我们制定了发展战略,要抢占技术、市场、服务三个制高点,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协同、人才强企、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五大战略,真正在质量、效率、动力上进行改革,打造体制机制、技术、产品、人才、能力、服务“六个一流”,使我们的企业真正依托齐齐哈尔、大连、天津基地,在“十三五”末期,在国内同行业成为领导者,在国际上成为领先者。
主持人:刘总,两会结束之后,您打算怎么样干呢?
刘明忠: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在学通、弄懂、做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做实上,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销售收入、利润、职工的收入上都要有提高。
主持人:站在新时代的改革新起点上,您个人有什么样的新期待?
刘明忠:中国的制造企业通过几年的努力离世界一流企业不远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按照总理在报告中的要求,与国际同行进行对标达标。
主持人:厉害了这五年,在您这个领域,或者您所在的企业当中有没有什么特别骄傲的事情?
刘明忠:我们生产的华龙一号核电主设备,是我们国家真正走出去的代表,核电铸锻件70%都是一重生产的;大型石化容器产品、高端装备产品,跟国际上有名的企业合作,也实现了走出去。我们的产品正在引领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总,感谢屈主任做客新华访谈,欢迎您再次来到新华网跟网民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