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转型升级,着力次级突破
3月25日下午,人民网记者站在攀枝花市仁和迤资工业园向下俯瞰,富邦千万件汽车制动毂项目,钢城集团渣钢渣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尽收眼底。这两大项目投产后,带来的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效应,更将改变仁和区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
与此同时,在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制动毂、汽车后桥壳、发动机缸体和底盘在生产线上脱胎而出,全然没有了钢铁原材料“粗拙”的形象。以含钒钛钢铁为原材料的机械加工业蓬勃发展,机械制造业异军突起,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和综合利用。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昔日的工矿基地正向宜居城市转变,“百里钢城”正向“阳光花城”转变。如今,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品牌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崭新道路。攀枝花,这座阳光栖息的城市正迎来全面的转型升级。
众所周知,攀枝花是典型的钢铁资源型城市,传统钢铁产业长期扮演着“一业独大”的角色,这种格局并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打破“一条腿走路”,是攀枝花向“中国钒钛之都”迈进的关键点之一;摆脱“一业独大”困境,为其他产业松绑,是攀枝花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突破口。
2013年2月,国家批准成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全域进入试验区,再次肩负起国家使命。市委书记刘成鸣说:“只有用改革的精神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去闯去试,我们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才能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实现次级突破。”
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发轫,推进转型升级的号角由此吹响。
在建设攀西试验区的过程中,攀枝花围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引导企业大胆尝试,加快产品优化升级,积极推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实施主体,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借助相同的平台实现了共赢。2007年,攀钢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以上,而2013年仅占到27%左右。依托优势资源,许多民营企业在攀枝花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支撑点,一大批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深挖潜力,走出了一条欣欣向荣的发展之路。
3月25日,记者走进攀枝花钒钛园区富邦公司新建的厂房内,公司新上马的1000万件钒钛制动毂生产线正在忙碌地运转,看着一件件新出炉的含钒钛制动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攀枝花的产业结构转型需要以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作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显示出了强大活力。这些企业在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产业链延伸方面,与国有企业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向前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成为攀枝花转型升级的一项关键举措。现在,攀枝花积极推出“借脑工程”——两院院士定期聚集攀枝花,开展钒钛资源利用的技术攻关;聚全球钒钛科研力量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创建国家级钒钛新材料战略园区,搭建产业发展高端平台。目前,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落户攀枝花,建成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冶金产品检验实验室等国家级钒钛科技创新平台。目前,攀枝花已形成了从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钛渣到钛白粉的钛化工和海绵钛、钛锭的钛金属产业链,是国内唯一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是国内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基地和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海绵钛2.75万吨、钛锭6000吨能力,是国内重要的钛金属基地。2012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48%。攀枝花实现了从资源粗放开采向资源深加工的转型。
“钒钛产业的崛起,推动了攀西资源综合利用‘从有到优’,正逐步打破以往钢铁业在攀枝花‘一统天下’的格局,一条具有攀枝花特色的转型之路正在成形。”攀枝花市市长张剡兴奋地告诉记者。
今年1月,在四川各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攀枝花位居最优,四方游客涌向攀枝花。
作为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这座以矿产资源著称的城市,其充沛的光热资源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年日照时数约为2838小时、热量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拉萨,不仅使攀枝花成为全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一,更为攀枝花这座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先天条件。在城市发展中,攀枝花不仅仅停留在享受阳光上,还把目光定位在“经营”阳光上。
攀枝花的“阳光营销”让这座资源型城市找到了转型的突破口。市委书记进京卖阳光、市长带队卖阳光、市级部门卖阳光……近年来,围绕“卖阳光”,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休闲产业,攀枝花对外开放程度更大,知名度日渐提升。尤其是花舞人间项目落地阿署达,可以说是阳光与财富的一次邂逅。项目的实施,将使“中国阳光花城”这张城市名片吸引更多远道而来的游人。
目前,攀枝花正增强城市功能,积极打造多个旅游度假区和沿金沙江景观带,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现在,攀枝花旅游业快速增长。2013年,接待游客突破850万人次,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养老保健和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攀枝花转型发展的又一个强大引擎。
同时,拥有充足阳光的攀枝花,在光热资源利用方面拥有诸多创新之举。世界最高扬程的太阳能提灌站,实现金沙江水山上走;便携式太阳能提水设备,实现灌溉用水背着走;西南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攀枝花学院2.1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电站上高楼……一系列太阳能应用新技术在攀枝花落地生根,把“中国阳光花城”这块金色招牌擦得更醒目,也让这座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新元素的注入。
不仅如此,攀枝花利用光热资源优势,还让这座城市在生态蔬菜、花卉栽培等方面“大显身手”。当很多地方还吹着凛冽的寒风时,攀枝花的黄瓜、西红柿、四季豆等早春蔬菜已开始过磅叫卖,纷纷“坐”上汽车、火车,端上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家庭的餐桌上。当外地的花卉植物还在冬眠时,攀枝花的三角梅、杜鹃花等已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昆明、成都等地的花卉客商纷纷慕名而来订购鲜花。 菜篮子变钱袋子、花篮子里装票子的例子,在攀枝花并不鲜见。伴随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攀枝花的农产品深加工、包装、物流等产业迅速发展,产业互动让这座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升级道路上走得更加矫健。
“以前,由于金沙江水质污染,攀枝花仁和区被大家称为‘臭仁和’,但是现在,仁和区正在积极打造沿江景观带生态水岸,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越来越多的‘攀三代’‘攀四代’决定扎根这里。”攀枝花市市长张剡说。
转型升级,聚力次级突破。同样来自于试验区内的凉山和雅安。
“既然是试验区,核心就在于突破。”凉山州发改委主任李宏伟表示,凉山已把试验区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重构,以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冕宁稀土资源整合开发、凉山矿业10万吨阳极铜和10万吨阴极铜等项目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西昌钒钛、冕宁稀土、会理有色等产业园区建设。争取2017年经济总量冲刺2500亿元,在全省“次级突破”中加快崛起。
同样,在产业发展中势头迅猛的雅安,被纳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汉源县、石棉县,目前已分别拥有了省级规模的工业园区,正致力于在全省多点多级支撑战略中打造生态极。如何才能将这些优势发挥至极致? 对此,石棉县、汉源县也已有了初步的思路和打算,而合作也成为了其中的关键词。石棉县将加快碲铋资源勘查、完善碲铋资源科学开发规划,与攀枝花、凉山州的钒钛、稀土开发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与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技术合作,逐步达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碲、铋精深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汉源县将利用矿产和水电资源优势,通过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和布局优化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加强区域合作,抓好招商引资等方式,完成好汉源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的重要任务。